在糖尿病診療中,了解血糖情況就象打仗時的偵查兵一樣,擔負著重要使命,如果血糖監測錯誤就會誤導治療,甚至造成生命危險。今天我們就把血糖監測的方法從點到面、由近至遠一一列舉,對于各種方法的不同用途你了解多少呢?
1.靜脈血漿葡萄糖或指尖血葡萄糖測定
這是我們最常用的監測方法,它反映采血瞬間體內葡萄糖含量的高低,可以適時監測血糖水平,便于及時發現過高、過低的血糖情況,并做出相應處理。
2.尿糖測定
正常人腎小管可將濾過的葡萄糖絕大部分重吸收回血液中,尿中只有極微量葡萄糖,一般方法檢查不出,所以正常人尿糖檢測是陰性的,在腎功能正常情況下,當血糖濃度≥10 mmol/L時,超過了腎小管最大重吸收能力,尿路便開始出現葡萄糖,血糖越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就越高。

尿糖不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但可以反映從上一次排尿到本次排尿期間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有無超過腎糖閾值(通常為10 mmol/L)的情況出現。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尿中葡萄糖呈陽性,一定要注意有無餐后高血糖的發生,排除單純餐后血糖升高糖尿病存在。
3.動態血糖檢測(CGM)
動態血糖檢測系統是在皮下植入葡萄糖感應器,通過監測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而間接反映血糖水平的技術,能持續、動態地檢測血糖變化。該系統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檢查記錄血糖數據,每隔數分鐘自動記錄血糖數據一次,最短可以監測72小時內的動態血糖變化,目前比較先進的輔理善瞬感葡萄糖監測系統可以實現14日連續動態血糖監測,并繪制出精確的每日血糖變化曲線,在曲線上標有飲食、運動等事件。
通過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可為臨床的及時診斷和合理治療提供重要線索,發現不易被傳統監測方法所探測的隱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和夜間無癥狀性低血糖、黃昏現象、黎明現象等,幫助醫生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并為患者提供用于糖尿病教育的可視化手段,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4.糖化血清蛋白(GSP)
血液中的葡萄糖與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未端發生非酶促糖化反應,形成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的形成需要7天左右時間,而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約21天,糖化血清蛋白測定可有效反映患者過去2~3周內平均血糖水平。作為糖尿病近期內控制的一個靈敏指標,能在短期內得到治療效果的回饋,特別是可以作為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近期血糖監控指標。
5.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糖類物質通過非酶促作用形成的糖基化產物。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它的合成過程很緩慢,持續3個月以上(接近紅細胞生命期),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所占比率能反映出測定前1-3個月內平均血糖水平。
應激或短期應用某些藥物(比如糖皮質激素)所致血糖升高往往時間較短,糖化血紅蛋白不會升高,借此可以和長期高血糖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