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紅蛋白控制達標,就能遠離糖尿病并發癥?
不,一天之內血糖波動大,并發癥照樣會提前發生。
具體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糖尿病并發癥與血糖波動
夫妻2人均患有2型糖尿病,妻子是教師,患病3年,丈夫是公務員,患病5年。平時血糖控制較好,上個月監測的糖化血紅蛋白:妻子為7.0%,丈夫為6.8%。
最近半月,妻子感覺雙眼視物模糊,于是到區醫院檢查眼底,丈夫也順便檢查了一下。
結果:妻子糖尿病眼底病變3期,丈夫糖尿病眼底病變1期。
妻子一直對檢查結果感到不解,來咨詢我。
妻子:我糖尿病發病時間短,平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控制達標,為什么并發癥出現比我丈夫還早。
《糖尿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指出: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相似的患者可因血糖波動程度不同,發生并發癥的風險而不同。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妻子的病程短,并發癥卻嚴重了。
當然發生并發癥不是單一因素控制的,還需要考慮家族史、吸煙、體重指數、腰圍、血壓、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但是排除了上述因素外,我們還要對血糖波動給予更多的關注。
什么是血糖波動,怎么計算
血糖波動:就是血糖在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間的波動狀態。分為:
短期血糖波動(日間血糖波動和日內血糖波動)
長期血糖波動(其實指的就是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
其檢測方法也有兩種:動態血糖監測(受條件限制,應用較少)和自我血糖監測(簡單、方便、應用廣泛,自己就可以監測)。
咱們今天主要算的是自我血糖監測,一日之內的血糖波動情況。
日內最大血糖波動幅度(當日最高值﹣最低值)<4.4mmol/L;
餐后血糖波動幅度【(早餐后-早餐前)+(中餐后-中餐前)+(晚餐后-晚餐前)/3)】<2.2mmol/L。
根據上面的計算方法,6月9號這天,妻子的最大血糖波動為4.4mmol/L,餐后血糖波動為3.7mmol/L,血糖波動較大。
引起波動的原因
其實健康的人一天之內血糖也是在不停的變化著,只是它們上下波動幅度較?。ㄒ话惚3衷?-3mmol/L之間),這個主要歸功于是體內糖原、胰島素和升糖激素之間相互作用。
但當糖尿病來襲時,甚至在糖尿病前期,血糖波動就開始發生變化。主要是胰島素抵抗、分泌減少,體內這種平衡機制被打亂,加之外源性用藥、進餐不節制等進一步造成血糖波動加大。
《糖尿病血糖波動管理專家共識》指出:任何引起血糖升高和降低的因素都會引起血糖波動,其中最主要有兩種情況:①餐后血糖升高不受控制②藥物、運動、飲食等引起低血糖。
了解到餐后血糖升高和低血糖出現為血糖波動主要原因,我們盡量減少上述兩種情況出現,血糖會保持更穩定。
波動帶來的危害
多項基礎研究表明:血糖波動對于糖尿病并發癥的影響,甚至比持續高血糖更為嚴重。
主要原因是血糖上下波動,造成血管內皮氧化反應更激烈,產生大量的炎癥細胞因子,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嚴重,這樣會造成人體所有血管發生病變,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
大量臨床研究提示:血糖波動與急性心肌梗死高發生風險明顯相關,加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造成糖尿病眼部滲透壓變化加大,進一步加重視網膜病變。
避免波動的6個方法
血糖波動會加速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我們需要知道怎樣避免出現血糖波動和控制血糖波動幅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俦苊鈹z入高升糖指數的食物:主動避免攝入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飲食注意就餐順序(蔬菜→肉類蛋白→主食),這樣餐后血糖升高不會太快、太高。
?、诒苊膺M餐過飽:主食定量,粗糧優于細糧,科學分配三餐,減少外出就餐機會。
?、郾苊獠秃笙順放c自虐,零運動量或運動過量:餐后1小時參與運動,主動消耗進餐帶來的餐后高血糖;運動掌握適度,避免運動過度,引起低血糖。
?、鼙苊夥玫脱秋L險較高的藥物:例如:格列苯脲短效的磺脲類促泌劑。
?、荼苊夥庨g斷,不重視病情:服藥規律,避免多服和漏服藥物情況,關注自己的身體,對出現不適情況引起重視,不拿年輕做借口。
?、薇苊庾砭?、熬夜、情緒激動等不良生活方式:醉酒易發低血糖,熬夜、情緒激動血糖升高難控制,應盡量避免上述情況出現。
患上糖尿病,我們只有一個目標,延緩并減少并發生的發生,因此在控糖的路上,不只要保持糖化血紅蛋白達標,更要避免血糖波動帶來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不僅要把血糖控制達標,血糖波動也要達標。希望今天的分享,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