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慢性疾病,在過去三十年里糖尿病患者的數量翻了兩番。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估計目前全球有4.63億名糖尿病患者,同時世界上還有3.74億已經成了糖尿病的“預備軍”,出現了糖耐量異常。展望2045年,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可能會增長51%,突破7.0億人大關。

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等注射藥物治療自然是糖尿病管理的法寶,但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地位還是不可撼動。飲食干預就是生活方式干預的一環,對于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重要的作用。
話雖如此,有不少人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我總是想吃怎么辦?不吃這么多我就是會覺得餓呀!傳統的飲食干預手段給人們的印象似乎是“這也不許吃、那也不許吃”,還得天天計算食物數量,計較飲食質量,搞得大家生活都沒樂趣了!
不過飲食干預方法也在與時俱進,全新的飲食干預手段則將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引入了營養學之中,指出這一因素對于食物攝入、葡萄糖代謝、體重調節和肥胖具有重大影響。
時間營養學(chrononutrition)的觀點重新定義了正常人的飲食與血糖,為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干預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突破了只講數量和質量現狀,將時間也視作影響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
最近,來自新加坡臨床科學研究院臨床營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在雜志《Diabetes&Nutrition》上發表了一篇綜述,專門討論了健康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就餐時間和營養攝入對于血糖控制水平的影響。
這篇綜述在闡述學術觀點的同時,還貼心地從時間營養學的獨特角度為糖尿病患者們送上了6條飲食建議,即使不改變糖尿病患者的食量,也能通過調整進食的時間和順序達到改善血糖控制的目的。